JJGC.info 繁体|简体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深度观察 > 聚焦前沿

科技强县的海安样本


□ 陈泓江 陈 莹

海安有“缺江少海、资源匮乏、先天条件不优”的特殊县情,工业曾一度落后,一直处于南通六县(市)末位,被称“小六子”。不甘落后的海安人,在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先行,让拥有青墩新石器遗址5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大地,迸发出蓬勃活力。自2003年以来,海安县连续5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,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、江苏创新型试点县等荣誉。

“我刚到科技局时,海安能向上争取资金的科技项目很少,几年才个把项目,还是几十万的小项目。但是近年来,我们每年争取到的资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,项目逐年增多。”海安县科技局纪检组长卢克山说,2013年,海安全社会研发投入12.55亿元,占GDP比重达2.33%,位居南通五县(市)第一(2009年,南通下辖县级市通州市撤市建区)。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.53亿元,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5.1%,总量居南通市第一。

昔日“小六子”,创科技“五连冠”

1999年,卢克山从部队转业到海安县科技局工作。让其记忆犹新的是,当时海安的产业是“一白一黑”,也就是纺织丝绸和机械制造,比较单一。“局里科室少、工作人员少。几个人,上班都没什么事做。因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不够,可以申报的项目也很少。”

随着海安党委政府不断重视产业发展和科技工作,海安科技人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变化。卢克山说,现在局里科室多了,人也多了,30多人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。以前几年才申报个项目,还是几十万的小项目。现在每年不仅申报项目多,争取的项目资金也多。去年,申报200多个项目,立项近百个,获得项目资金4000万。“可以说,我们海安现在的产业发展是全方位的,海陆空立体化的,体现了高、大、新等特点。”

卢克山说,从2003年开始,海安连续10年5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(两年评选一次)。去年,海安全社会研发投入12.55亿元,占GDP比重达2.33%,位居南通五县(市)第一。 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.53亿元,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5.1%,总量居南通市第一。

一组数据显示,2004年,海安经济一举实现6个历史性突破,昔日的“小六子”打起了翻身仗,让人刮目相看: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;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;人均GDP和人均储蓄突破1万元;工业增幅突破40%%;技改投入突破40亿元;亿元企业突破40家。一产增加值、二产增加值、三产增加值、新批注册外资、自营出口总额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规模以上投资额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额等8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南通各县(市)首位。

政策扶持,产学研结合硕果累累

近年来,海安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建强研发机构,深化产学研合作,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。卢克山介绍称,海安县政府与南大、上海交大、武大等20多所知名高校全面合作,100多所高校院所与该县企业长期合作,全县上下形成了浓烈的产学研合作氛围。“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超90%。”

从事传统丝绸生产加工的鑫缘集团,是海安科技创新的企业典范。鑫缘集团推行“公司+工程中心(高校院所)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,实现了多方共赢发展,被商务部、科技部、农业部等向全国推广。

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、高级经济师陈忠立说,该集团以“科技为先导”,组建了国内丝绸行业唯一的多个科技创新平台,建有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国家蚕丝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。先后承担了国家、省科技项目30多项,12项新产品获全国丝绸创新产品金奖,15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,其中与苏大合作的丝胶回收与综合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关键技术研发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“丝胶也是宝,可以从废水中提取分离出来做高档鱼饲料、化妆品、面料涂层、生物医药等产品。”陈忠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以前,该企业生产的废水被排放掉了,没能得以循环利用。2011年将与苏大合作的丝胶回收与综合关键技术利用以来,年创造产值近亿元。“我们年排放废水5万吨左右,如果能完全得以提取,产值可达七八亿元。”

卢克山说,科技项目,引领了海安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,近两年累计获得省以上指令性科技计划项目126项。截至目前,海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4家,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。并成功创建了电梯设备、建材机械和锻压装备3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,总数位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。

教育大县,助学引智让学子归巢

“虽说南通是靠江靠海靠上海,但我们海安是缺江少海远上海。我们如何竞争?那就靠人才。”海安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、海安人才办主任景凯说,海安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位置,同部署、同检查、同考核、同推进。

近几年来,海安的人才工作成效明显,四度荣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,连续10年荣获南通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。截至目前,全县拥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18人,省双创计划和省博士集聚计划33人,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2人。当前,海安正大力实施“525人才工程”,即每年引进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,5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,5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,5000名高校毕业生和5000名蓝领技能人才。

“考取高校的海安学子,能回来工作创业的,不足三分之一。”景凯说,海安是教育大县,为了能让本土学子留得住,海安今年起将启动“学子归巢”活动,党政机关、卫生部门、教育系统和企业根据人才需求,与被高校录取的高考毕业生签订委培协议,学子在高校的费用将由签订协议单位支付。

为了能引来人才、留住人才,海安还狠抓诸多载体和环境建设。 海安每年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5个百分点,增加人才投入。国家级人才到海安创新创业,按照实际投资额50%的比例,给予100万—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支持;对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人才,给予30万—1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……已高标准建设的海安人才公寓,占地160亩,1396套住宅,实行租售并举共有产权制,政府占产权20%,个人占80%。入住人才在海安实际工作满5年,政府20%的产权无偿转给个人。目前租售基本价4500元/平方米,远低于周边其他楼盘价格。

欧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夏建汉博士,江西人,中山大学毕业后,曾去香港科大深造和工作多年。2011年,他和妻子被吸引到海安创业发展。夏建汉说,公司和海安地方政府对人才都很重视,“公司前几年在城区买了几套房子,工作满5年赠送。购买一套才一二十万,现在却价值近百万元。我现在住的是公司的房子不用交租金,但我已申请了购买人才公寓。”

金融助推,给企业创新增添活力

“我们现在所有部门都在干科技工作,每个领导干部都重视。”卢克山说,今年海安开展了“县级机关服务企业科技行”活动。该活动组织全县69个机关部门20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,与203家企业进行结对,推动企业联姻一批高校院所,实施一批科技项目,建设一批研发平台,新增一件发明专利等“七个一”目标。卢克山介绍,为了能将服务落到实处,此次活动纳入海安2014年机关目标绩效考核。

为了助推企业创新,给企业输血增添活力,海安还加强了金融服务,银政企携手攀新高。海安县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许幼虔说,海安全县区镇、县级机关副科职以上干部、金融机构负责人、客户经理与全县7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牵手帮扶,同兴共荣,共渡难关,明确专人对企业逐户认真细致走访调查,想方设法给予企业信贷支持,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。县各金融机构对7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落实挂钩人员,按月开展走访活动,及时掌握企业资金需求情况。

海安银政企携手攀新高对接活动是逐月按片推进,覆盖全县。去年以来,共举办15次银企合作项目现场对接会,464家企业现场发布资金需求144.7亿元,16家银行与135家企业累计签约金额26.08亿元,促进了经济稳健增长。

许幼虔透露,今年一季度,海安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991.06亿元,贷款总量617.33亿元,存款增量、增幅、贷款总量、增量、存贷比等六项指标均居南通市第一。“约三分之一的贷款是支持实体经济,并逐步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支持。”□


(责任编辑:陈爱娟)